未来的医疗是什么样的?可能不会再排长队注册了!
日期:2023-07-12 10:27:39 / 人气:185
国产智能手术机器人亮相WAIC 202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玉洁/摄
这些明显不年轻的医生们,对尝试新的AI辅助治疗技术充满了信心和渴望。尤其是中国医生,对人工智能的信任度比世界其他地方都高。中国76%的医生对临床决策使用AI有信心,而这个数字在美国只有50%左右,在韩国只有35%。
——————————
7月7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3)健康高峰论坛迎来了一大波站在医疗健康领域前沿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讨论的焦点是“AI改变,拥抱健康”。
WAIC 2023通用电气展台展示的新设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玉洁/摄
世卫组织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都打算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医疗。
目前,使用AI技术作为医疗诊断的辅助手段并不少见。
“安徽推出的医师助理制度,覆盖全省1692家医疗卫生机构,三年来提供辅助诊疗超过2.8亿人次;北医三院为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处方预审核,累计超过30万张处方。”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和信息化司大数据室研究员沈建峰表示,中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这些应用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效率,有效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优质资源健康服务的获得感。
他介绍,国家卫健委对此高度重视。
下一步,卫健委将完善制度设计,探索医疗人工智能推广模式;加强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医学人工智能跨界融合;提升行业治理水平,推动医疗人工智能规范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数字创新部主任Kidong Park表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已经确认人工智能技术在改善医疗健康和提高人民福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早在2020年,世界卫生大会就批准了全球数字健康战略计划,该计划肯定了AI的潜力,并建议将此类技术共享用于治疗。
但朴也表示,所有技术都有被滥用并带来伤害的可能。2021年,世卫组织提出了人工智能创新的六项基本规则,即保护人的自主权,促进人类福祉和安全以及公共利益,确保透明和可理解,培养责任感和问责制,确保包容性和公平性,促进人工智能的可持续性和响应性。
今后,门诊服务将发生重大变化。
AI技术是有的,医生也愿意用。在高峰论坛上,GE医疗保健中国区总裁兼CEO张义浩透露,根据GE全球调研,中国医生对AI决策技术的使用信心最高。
“6月6日,我们进行了一项全球双盲调查,调查了约7500名医生。”张艺豪介绍,这次由GE牵头的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全球的“医疗健康风险”。他介绍,2030年将有六分之一的受访医生超过60岁,2035年全国将有近三成受访医生超过60岁。
然而,这些明显不年轻的医生们却充满了信心和尝试新的AI辅助治疗技术的愿望。尤其是中国医生,对人工智能的信任度比世界其他地方都高。中国76%的医生对临床决策使用AI有信心,而这个数字在美国只有50%左右,在韩国只有35%。
未来三年,中国74%的医生觉得AI技术可以提高运营效率,而美国只有40%;中国69%的医生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更快的健康干预,美国为50%,韩国为35%;中国68%的医生认为AI技术有助于减少医疗服务的差异,而美国为39%,韩国仅为36%。
“我们分析这是因为中国各地医疗服务差异明显,资源不均衡,所以这里会有近30个点的差距。”张一浩认为,中国发展AI诊疗辅助技术的机会“非常非常大”,“中国的患者非常多,我们有信心中国能够率先实现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上海连赢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周翔对此也充满信心。在参加会议之前,他问ChatGPT等人工智能模型的出现会给医疗领域带来哪些重大变化?
ChatGPT回答了一切,从疾病诊断到个性化治疗、新药研发、患者管理、医疗信息处理等各个方面,它列出了一系列可能的变化。但最让周翔感动的是患者和门诊的变化。
“患者可以利用远程医疗、预防医学、个性化治疗和自我管理,而不是去医院挂门诊号。同时,门诊也将发生变化,传统的面对面门诊可能会大幅减少。”周翔表示,未来医生的职能也会发生变化,工作流程也会发生变化。
周翔预测,未来在医疗领域使用AI最重要的是三步:第一,收集信息,包括可穿戴设备和大型医疗设备,是收集患者信息的重要工具;二是处理信息,进行准确高效的分析;三是“问对问题”,让各种AI工具帮助决策。
他介绍,目前UIH集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在合作打造一个通才模型,就是在患者的入院操作和出院过程中,自动生成入院流程和手术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将中山医院独特的诊疗经验训练成模式。AI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重要特点就是把非常高深的知识变成工具,在其他医院推广。”
香港已经有了“超级医院”的雏形
香港医院管理局首席信息官蔡洋也来到WAIC 2023。他介绍了香港医院五年来从无到有打造医疗大数据产业的过程。
“我们是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局领导下的公立医疗集团,相当于超级医院。”蔡洋介绍,医管局有3万张病床,近7万名医生,3.7万名护士,照顾全港750万居民的90%。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目前香港医院管理局所有医院和诊所都使用相同的信息系统和相同的数据库。整个医管局有一个2000人的团队,负责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营,自主开发几乎所有的核心系统。
目前,香港医管局存储了近1000万人(包括游客和已故香港市民)30年的全面优质医疗数据,共约50亿条数据记录,每个人都有垂直连续的医疗数据。
2016年,基于数据合作,HA吸引了香港本地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共同在实验室进行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大多发表在世界知名期刊上,部分成果已部署在医管局所有医院。
比如香港医院管理局自主研发的胸部x光AI辅助诊断产品,已经在香港所有公立医院的急诊室全面实现。
蔡洋表示,未来,HA将率先开发更多数字化医疗产品,“未来所有的医疗系统都应该拥有人工智能技术”。
在技术方面,香港医管局将在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索:一是在医管局内部搭建安全、快速、统一的GPT应用平台,同时建设医管局自己的医疗GPT;二是未来10年为香港特区政府建设数字医疗平台,现有医管局的所有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无缝集成到政府数字医疗平台;三是将目前高度集中的数据平台改造成分布式的零信任WEB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些明显不年轻的医生们,对尝试新的AI辅助治疗技术充满了信心和渴望。尤其是中国医生,对人工智能的信任度比世界其他地方都高。中国76%的医生对临床决策使用AI有信心,而这个数字在美国只有50%左右,在韩国只有35%。
——————————
7月7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3)健康高峰论坛迎来了一大波站在医疗健康领域前沿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讨论的焦点是“AI改变,拥抱健康”。
WAIC 2023通用电气展台展示的新设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玉洁/摄
世卫组织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都打算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医疗。
目前,使用AI技术作为医疗诊断的辅助手段并不少见。
“安徽推出的医师助理制度,覆盖全省1692家医疗卫生机构,三年来提供辅助诊疗超过2.8亿人次;北医三院为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处方预审核,累计超过30万张处方。”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和信息化司大数据室研究员沈建峰表示,中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这些应用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效率,有效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优质资源健康服务的获得感。
他介绍,国家卫健委对此高度重视。
下一步,卫健委将完善制度设计,探索医疗人工智能推广模式;加强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医学人工智能跨界融合;提升行业治理水平,推动医疗人工智能规范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数字创新部主任Kidong Park表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已经确认人工智能技术在改善医疗健康和提高人民福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早在2020年,世界卫生大会就批准了全球数字健康战略计划,该计划肯定了AI的潜力,并建议将此类技术共享用于治疗。
但朴也表示,所有技术都有被滥用并带来伤害的可能。2021年,世卫组织提出了人工智能创新的六项基本规则,即保护人的自主权,促进人类福祉和安全以及公共利益,确保透明和可理解,培养责任感和问责制,确保包容性和公平性,促进人工智能的可持续性和响应性。
今后,门诊服务将发生重大变化。
AI技术是有的,医生也愿意用。在高峰论坛上,GE医疗保健中国区总裁兼CEO张义浩透露,根据GE全球调研,中国医生对AI决策技术的使用信心最高。
“6月6日,我们进行了一项全球双盲调查,调查了约7500名医生。”张艺豪介绍,这次由GE牵头的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全球的“医疗健康风险”。他介绍,2030年将有六分之一的受访医生超过60岁,2035年全国将有近三成受访医生超过60岁。
然而,这些明显不年轻的医生们却充满了信心和尝试新的AI辅助治疗技术的愿望。尤其是中国医生,对人工智能的信任度比世界其他地方都高。中国76%的医生对临床决策使用AI有信心,而这个数字在美国只有50%左右,在韩国只有35%。
未来三年,中国74%的医生觉得AI技术可以提高运营效率,而美国只有40%;中国69%的医生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更快的健康干预,美国为50%,韩国为35%;中国68%的医生认为AI技术有助于减少医疗服务的差异,而美国为39%,韩国仅为36%。
“我们分析这是因为中国各地医疗服务差异明显,资源不均衡,所以这里会有近30个点的差距。”张一浩认为,中国发展AI诊疗辅助技术的机会“非常非常大”,“中国的患者非常多,我们有信心中国能够率先实现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上海连赢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周翔对此也充满信心。在参加会议之前,他问ChatGPT等人工智能模型的出现会给医疗领域带来哪些重大变化?
ChatGPT回答了一切,从疾病诊断到个性化治疗、新药研发、患者管理、医疗信息处理等各个方面,它列出了一系列可能的变化。但最让周翔感动的是患者和门诊的变化。
“患者可以利用远程医疗、预防医学、个性化治疗和自我管理,而不是去医院挂门诊号。同时,门诊也将发生变化,传统的面对面门诊可能会大幅减少。”周翔表示,未来医生的职能也会发生变化,工作流程也会发生变化。
周翔预测,未来在医疗领域使用AI最重要的是三步:第一,收集信息,包括可穿戴设备和大型医疗设备,是收集患者信息的重要工具;二是处理信息,进行准确高效的分析;三是“问对问题”,让各种AI工具帮助决策。
他介绍,目前UIH集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在合作打造一个通才模型,就是在患者的入院操作和出院过程中,自动生成入院流程和手术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将中山医院独特的诊疗经验训练成模式。AI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重要特点就是把非常高深的知识变成工具,在其他医院推广。”
香港已经有了“超级医院”的雏形
香港医院管理局首席信息官蔡洋也来到WAIC 2023。他介绍了香港医院五年来从无到有打造医疗大数据产业的过程。
“我们是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局领导下的公立医疗集团,相当于超级医院。”蔡洋介绍,医管局有3万张病床,近7万名医生,3.7万名护士,照顾全港750万居民的90%。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目前香港医院管理局所有医院和诊所都使用相同的信息系统和相同的数据库。整个医管局有一个2000人的团队,负责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营,自主开发几乎所有的核心系统。
目前,香港医管局存储了近1000万人(包括游客和已故香港市民)30年的全面优质医疗数据,共约50亿条数据记录,每个人都有垂直连续的医疗数据。
2016年,基于数据合作,HA吸引了香港本地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共同在实验室进行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大多发表在世界知名期刊上,部分成果已部署在医管局所有医院。
比如香港医院管理局自主研发的胸部x光AI辅助诊断产品,已经在香港所有公立医院的急诊室全面实现。
蔡洋表示,未来,HA将率先开发更多数字化医疗产品,“未来所有的医疗系统都应该拥有人工智能技术”。
在技术方面,香港医管局将在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索:一是在医管局内部搭建安全、快速、统一的GPT应用平台,同时建设医管局自己的医疗GPT;二是未来10年为香港特区政府建设数字医疗平台,现有医管局的所有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无缝集成到政府数字医疗平台;三是将目前高度集中的数据平台改造成分布式的零信任WEB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盛图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未来的医疗是什么样的?可能不会...07-12
- 去除镓和锗只是第一步 什么是战略...07-12
- 不仅仅是iPhone15!折叠屏也应该...07-12
- 中国在越南创造了一个“维雅”?...07-12